同位素防伪
市场做大了,就不免会有些假冒伪劣的产品。随着自酿、小型酒厂的兴起,原料的供需呈大幅度上升,慢慢开始出现一些掺入便宜货的产品。有研究者开始对酒花的防假冒伪劣课题进行研究。利用的是同位素检测技术,植物在生长过程会吸收土壤里的同位素,而不同的地区的同位素含量又有所不一样。文中提到:
研究人员为了测试他们的想法,从9个地区收集不同的啤酒花,从新西兰到斯洛文尼亚,然后把酒花放进质谱仪。其中氮15的含量就有很大的区别,新西兰仅3000ppm,而捷克可以达到8000ppm;硫34含量也有很大区别,美国东海岸仅2000ppm,而南非有11000ppm。这允许研究小组用这些数据说出他们种在哪。研究人员称同位素的检测精度比化学检测提高了一倍,掺杂超过5%不同的酒花就会被检测到。
各地区酒花同位素分布情况
当然,这项技术还有一些技术难题,面向爱好者的小包装看起来可检测,但大包装呢?期待以后会有更好的发展。
闪光啤酒
谁没有一颗少女心呢?最近一些金闪闪的啤酒出现在市面。这些金闪闪的啤酒添加了可食用的闪光粉,并且放在Keg 桶(就是现在流行的生啤桶)桶底,以实现打出来的酒金闪闪。因为在酿造过程,这些闪光粉势必会被过滤。有人认为这些闪光啤酒就是一场噱头,但酿酒师并不这么认为。
可食用金粉
尽管酿造和供应这些闪闪发光的啤酒很困难,但这些逼格甚高(原文:Supremely Instagrammable)的一次性啤酒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啤酒节和众筹项目中。对许多啤酒饮用者而言,啤酒节只是一场尽可能多打卡啤酒的比赛。但是Wiest(Seabright Brewery 酿酒师)和其他人都被酿造闪光啤酒所吸引,这是一个让人们停下来去欣赏美味还有闪光饮料的机会。
“当我让人们来到我的展台并尝试一下“那个会发光的”,他们不只是说谢谢然后去下一个展位。他们会举杯,惊呼,向朋友们展示,拍照,非常有意思。”
对闪光啤酒呈积极意见的酿酒师没有把反对者的声音当一回事。“假如你没有兴趣,就不要喝它。就这么简单。” Wiest 说。DeAnda(Minocqua Brewing Company 酿酒师)则以自由放任主义(原文:laissez-faire)来回应这些声音。
“这取决于消费者。如果你不喜欢闪光啤酒,那就不要喝它。但是,请让我们继续存在!”
这种闪光啤酒会不会很快就审美疲劳,拭目以待,但是作为网红饮品,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禁酒令与Cider
禁酒令大家都知道,但其实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,美国就已经兴起轰轰烈烈的禁酒运动。很多团体(以激进新教徒为首)陆续在自己的团体内部颁布禁酒法令,进而影响到了政治。而Cider(苹果为原料酿造的酒)一直在夹缝中求生,皆因为它很有可能就是圣经里的“禁果”,这层宗教色彩使苹果酒得以生存。
苹果酒的宗教优势持续到十九世纪末,后来禁酒运动越演越烈,1920~1933年美国全面禁止酿造、运输、贩售酒精饮料,苹果酒也被列为限制对象,担心产品滞销的果农喊出响亮的广告口号:「一天一苹果,医生远离我。(An apple a day,keeps the doctor away.)」原本用来酿酒的苹果,摇身一变成为有益身体健康的益果,也是到这个时候,美国人才开始「吃」苹果,在这之前的两百年,任何歌颂苹果优点的言论,都会令听者会心一笑,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,他真正向往的是酒精带来的愉悦啊!
1922年禁酒令期间的广告
其实Cider 的没落,除了禁酒令之外还因为欧洲新移民热衷于饮用啤酒(与Cider不同,啤酒用麦芽酿造)。至今,想找一款比较纯正的Hard Cider (发酵得很干而不是甜的 Cider)还是比较难。
-EOF-
原文链接:
Nuclear physics and the fight against beer fraud
https://www.economist.com/news/science-and-technology/21738352-isotopes-levels-could-reveal-adulterated-hops-nuclear-physics-and-fight
https://munchies.vice.com/en_us/article/437pnq/glitter-beer-lisa-frank
https://sunmai.life/material/foodpairing/apple-and-prohibition-era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